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日照小時」與「等效日射小時」怎麼區別啊?

http://www.hengs.com/solarcase%20qa.html#06



日照小時:
一天內太陽直射光線照射地面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或是日出與日落之間的時間間隔。某地的日照時數和該地的地理位置與季節有關(如熱帶地區日照小 時多.寒帶地區少)。經常引用日照小時者如農業用途或工程施工,其定義為在日射量>120W/m2之時間累積值,高於此日射量的時間通常視線尚稱良好,有 助於作物光合作用或為工程上可以施工時間,在台灣地區此數值全年約為2,000~3,000小時之間;

等效日射小時
為評估太陽能發電之重要因子,此 數值越大表示當地日射能量越強,發電量可以越多,其定義為將當地之日射量換算為1000W/m2之標準條件下之有效照射時間,在台灣地區此數值全年約為 900~1,650小時之間,如以每日平均值計算約為2.5~4.5小時之間。下表為依據中央氣象局與本公司估算之全台各地日平均「等效日射小時」,等校 日照小時須對照下表之台灣地區全天空輻射量與公式做換算:全天空輻射量換算等校日照小時公式=ESH=該月全天空輻射量÷(該月總天數X3.6),以上表 套公式算起來,台灣各地之效日照小時大略如下
等效日照小時
2.5 3 3.5 4 4.5
台北 基隆 宜蘭 桃園 花蓮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台東 金門 嘉義 台南 高雄 澎湖 屏東

上表為概況表,以同一緯度而言,通常海邊優於平原,平原又優於山邊與山地地區,在評估太陽能發電效益實應優先考慮「等效日射小時」優良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