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GL (1) 人才發展 (10) 人物 (3) 太陽能 (4) 心理 (3) 心靈 (10) 文學 (31) 生活常識 (14) 光學 (1) 名句 (10) 即時通訊軟體 (2) 奇狐 (2) 爬蟲 (1) 音樂 (2) 產業 (5) 郭語錄 (3) 無聊 (3) 統計 (4) 新聞 (1) 經濟學 (1) 經營管理 (42) 解析度 (1) 遊戲 (5) 電學 (1) 網管 (10) 廣告 (1) 數學 (1) 機率 (1) 雜趣 (1) 證券 (4) 證券期貨 (1) ABAP (15) AD (1) agentflow (4) AJAX (1) Android (1) AnyChart (1) Apache (14) BASIS (4) BDL (1) C# (1) Church (1) CIE (1) CO (38) Converter (1) cron (1) CSS (23) DMS (1) DVD (1) Eclipse (1) English (1) excel (5) Exchange (4) Failover (1) Fedora (1) FI (57) File Transfer (1) Firefox (3) FM (2) fourjs (1) Genero (1) gladiatus (1) google (1) Google Maps API (2) grep (1) Grub (1) HR (2) html (23) HTS (8) IE (1) IE 8 (1) IIS (1) IMAP (3) Internet Explorer (1) java (4) JavaScript (22) jQuery (6) JSON (1) K3b (1) ldd (1) LED (3) Linux (119) Linux Mint (4) Load Balance (1) Microsoft (2) MIS (2) MM (51) MSSQL (1) MySQL (27) Network (1) NFS (1) Office (1) OpenSSL (1) Oracle (127) Outlook (3) PDF (6) Perl (60) PHP (33) PL/SQL (1) PL/SQL Developer (1) PM (3) Postfix (2) postfwd (1) PostgreSQL (1) PP (50) python (5) QM (1) Red Hat (4) Reporting Service (28) ruby (11) SAP (234) scp (1) SD (16) sed (1) Selenium (3) Selenium-WebDriver (5) shell (5) SQL (4) SQL server (8) sqlplus (1) SQuirreL SQL Client (1) SSH (3) SWOT (3) Symantec (2) T-SQL (7) Tera Term (2) tip (1) tiptop (24) Tomcat (6) Trouble Shooting (1) Tuning (5) Ubuntu (37) ufw (1) utf-8 (1) VIM (11) Virtual Machine (2) VirtualBox (1) vnc (3) Web Service (2) wget (1) Windows (19) Windows (1) WM (6) Xvfb (2) youtube (1) yum (2)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漁父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6%BC%81%E7%88%B6

漁父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漁父
作者:屈原

楚辭漁父
文選卷第三十三
古文評註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卜居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8D%9C%E5%B1%85_%28%E5%B1%88%E5%8E%9F%29

卜居 (屈原)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卜居
作者:屈原

楚辭卜居
文選卷第三十三
古文觀止


卜居    楚 辭

屈原[1]既放[2],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而蔽障於讒[3];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4]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筴[5]拂龜[6]曰:「君將何以教之?」屈原曰:
「吾寧悃悃款款[7],朴[8]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9]乎?
寧誅鋤草茆[10],以力耕乎?將遊[11]大人,以成名乎?
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12]乎?
寧超然高舉,以保真[13]乎?將哫訾[14]慄斯,喔咿嚅唲[15],以事婦人[16]乎?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17]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18]乎?
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19]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
寧與騏驥[20]亢軛[21]乎?將隨駑[22]馬之跡乎?
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筴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筴誠不能知此事!」

註釋

  1. 屈原︰戰國時楚人。
  2. 放︰放逐。
  3. 蔽障於讒︰謂楚懷王受讒言所蒙蔽而將屈原放逐。
  4. 太卜︰主卜筮之官。
  5. 筴︰即蓍草,用以筮者,同「策」。
  6. 龜︰即靈龜,用以卜者。
  7. 悃悃款款︰誠懇、忠心。
  8. 朴︰同「樸」。
  9. 送往勞來斯無窮︰謂迎合世俗以免於窮困。
  10. 茆︰茅草。
  11. 遊︰求仕、做官。
  12. 媮生︰苟安。媮,同「偷」。
  13. 真︰天真。
  14. 哫訾︰諂媚。
  15. 喔咿嚅唲︰皆強笑也。
  16. 婦人︰指楚懷王的寵姬鄭袖。
  17. 突梯︰圓滑無稜角。
  18. 絜楹︰謂諂媚奉承以圖利。
  19. 氾氾︰浮游不定也。
  20. 騏驥︰千里馬也。
  21. 亢軛︰駕車也。
  22. 駑︰劣馬。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Changing a Material BOM

http://help.sap.com/saphelp_40b/helpdata/fr/92/58b521417011d189ec0000e81ddfac/content.htm


Changing a Material BOM
In the standard system, you use the following function modules to change a material BOM:
  • CSAP_MAT_BOM_OPEN
  • CSAP_BOM_ITEM_MAINTAIN
  • CSAP_MAT_BOM_CLOSE
Open BOM: CSAP_MAT_BOM_OPEN This function module is used to open a BOM for changes. The BOM is imported with the relevant valid-from date and is locked. Provided that no error occurs opening the BOM, the result returned by the module is the BOM header data, a table of BOM items, and a table of object dependencies.
INPUT: Material (MATERIAL)
  Plant (PLANT)
  BOM usage (BOM_USAGE)
  Valid-from date (VALID_FROM)
  Change number (CHANGE_NO)
  Revision level (REVISION_LEVEL)
  Indicator FL_NO_CHANGE_DOC (do not write change documents)
OUTPUT: BOM header data (O_STKO)
  Table T_STPO (BOM items)
  Table T_DEP_DATA (object dependencies basic data)
  Table T_DEP_DESCR (object dependencies descriptions)
  Table T_DEP_ORDER (object dependencies allocation)
  Table T_DEP_SOURCE (object dependencies source code)
  Table T_DEP_DOC (object dependencies document)
Maintain BOM Items: CSAP_BOM_ITEM_MAINTAIN Once you have opened a BOM successfully (without errors), you can use this function module to process the individual BOM items.
You can:
  • Create new items
The fields for item node and item counter must be initial when you create a new item.
  • Change items
From the table of BOM items, select the item you want to change, and transfer the changed data. The fields for item node and item counter must contain a value, because these are the fields used to uniquely identify an item in a BOM.
  • Delete items
From the table of BOM items, select the item you want to delete, and set the deletion indicator. The fields for item node and item counter must contain a value.
  • Maintain object dependencies
If you want to change or delete a local object dependency for a BOM item that has more than one dependency, enter the internal name of the dependency.

You cannot use the external name that you entered when you created the dependency to identify the data belonging to a local dependency.
INPUT: BOM item (I_STPO)
  Table T_DEP_DATA (object dependencies basic data)
  Table T_DEP_DESCR (object dependencies descriptions)
  Table T_DEP_ORDER (object dependencies allocation)
  Table T_DEP_SOURCE (object dependencies source code)
  Table T_DEP_DOC (object dependencies document)
    • You cannot change the item category of an existing item.
    • You can only change each item once in one session (between when you open and close the BOM).
    • If you see the error message "Item cannot be changed" in the log, the following reasons may apply:
            1. The item is not valid on the valid-from date entered, because it becomes valid at a later date.
            2. Object dependencies are allocated to the item, but the change number you used to open the BOM is not active for object dependencies.
            3. The item has already been processed with another change number on the valid-from date entered.
Close BOM: CSAP_MAT_BOM_CLOSE Once you have made your changes, use this function module to close the BOM. This saves the changes, unlocks the BOM, and writes the log.

The BOM is only saved if at least one item was changed successfully.
Please note the following points when changing BOMs:
  • There is no function module for changing header data.
  • The same restrictions apply as for creating a BOM.
  • You can only process one alternative or variant. If you do not enter an alternative when you call function module CSAP_MAT_BOM_OPEN, the function module opens alternative "01".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LED配色、白平衡

    白色是紅綠藍三色按亮度比例混合而成,當光線中綠色的亮度為69%,紅色的亮度為21%,藍色的亮度為10%時,混色後人眼感覺到的是純白色。但LED紅綠藍三色的色品座標因工藝過程等原因無法達到全色譜的效果,而控制原色包括有偏差的原色的亮度得到白色光,稱為配色。
   當為全彩色LED顯示幕進行配色前,為了達到最佳亮度和最低的成本,應儘量選擇三原色發光強度成大致為3:6:1比例的LED器件組成圖元。白平衡要求三種原色在相同的調灰值下合成的仍舊為純正的白色。



 
多晶LED模組配色頻譜之研究 2011/8/12

LED照明為近 年來綠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使用LED 光源來取代各種照明情境的傳統光源,如辦公室格柵燈、走道或大廳使用的PAR 燈等,陸續有產品問世,應用市場前景看好。這些產品大多強調LED 的效率遠超過傳統燈源,卻鮮少提到光的「品質」。所謂光的品質是指光的演色性(Color Rendering)、均勻性及出光角度是否造成炫光等問題,其中,演色性為展現被照物體原色的能力,為照明最重視的部分。然而,白光LED 由於頻譜的特性,發展至今,演色性仍普遍不及傳統燈源,如鹵素燈、陶瓷複金屬燈等。若要提升白光LED 的演色性,可同時使用多種螢光粉的搭配來調整頻譜顏色,但往往無法兼顧發光效率。另一種方法就是除了白光LED 外,再加入其他顏色的LED 晶粒,形成光源模組(Module),此方法的好處在於可以兼顧演色性與發光效率,同時藉由電流驅動控制,可以改變色光。
高演色性白光LED 之色座標
白光光源的調色除了要盡量達到高演色性之外,還必須考慮色座 標點。圖二為CIE 1931 的色座標(CIE 1931 Color Space),任何一個光源所發出的可見光,都可經量測、計算得到對應的x 、y 值而描繪在色座標上得到一個座標點。圖中黑色曲線被稱為黑體輻射之蒲朗克曲線(Planckian Locus),只有座標點剛好座落在此一曲線上的光源色溫,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色溫。曲線上不同的點就代表不同色溫(Color Temperature)的白光,由右到左色溫遞增。

圖二、CIE 1931 色座標與蒲朗克曲線分布
RGBW 全蒲朗克曲線高演色性白光LED 模組
上述僅使用單一紅光來調整色座標的方法只適用在 2800K~3200 K 色溫的暖白光,且螢光粉配比、紅光波長確定後,只會與蒲朗克曲線交於一點,也就是只能得到一固定色溫的白光。如果能夠在變動色溫的同時,讓色座標都落於蒲 朗克曲線上,則必須加入紅光以外的晶粒。如圖六所示,當圖五的光源模組再加入單波長(465 nm)的藍光晶粒,則混光後的色座標變動就不只是如圖四般在一條線上,而是如圖六的三角形區塊內(∆RYB),所以可以調出來的白光就是W’ 與W之間的蒲朗克曲線,即白光的可調色溫範圍大約在3100K~6000K ,然而,雖然理論上一定可以得到這個色溫範圍內的白光,但當色溫越高時,紅光的成分必須越少,這會使得演色性大幅下降。
圖十為工研院自行開發之矽基(Silicon Substrate)可調色溫高演色性白光模組,其中心區域共有64 顆藍光晶粒,並等分四區做不同濃度的螢光粉塗佈。W1~W4 四區在額定電流驅動下色溫分別約為3500K 、4400K 、5700K 、19000K ,藉由調整不同的電流比例可得到由3500K~19000K 的白光色溫,只是這些白光並非都是在蒲朗克曲線上的高演色白光,必須藉由周圍的R 、G 、B 來調光,以達到最佳的色點。例如,我們想要得到2800K 在蒲朗克曲線上的高演色性白光,首先調整W1:W2:W3:W4 = 1:1:0.25:0 ,得到一色溫4088K 偏黃色的白光,其色座標為圖十一的Y1 ,經由計算可知,蒲朗克曲線上色溫為2800K 的點為圖中的P1 ,為了將白光由Y1 移動到P1 , R 、G 、B 混色後的座標點必須落於Y1 P1 的延伸線上。假如我們讓R 、G 、B 的比例為1.044:0.1831:0.053 ,混色後可得到的座標點為圖中的C1 ,接著只要變化W與RGB 的比重,座標點就會在線段Y1 C1 間呈線性變化,就這樣微調直到色座標逼近P1 點,可得到一色溫2800K 的暖色白光,其頻譜如圖十二所示的黑色虛線,經計算後的演色性(Ra)為89.5 。

圖十二、2800K 高演色白光頻譜及其參與配色的RGBW 個別頻譜
接著,若想得到3800K 的高演色性白光,如繼續使用上述4088K 的W1~W4 配比加上RGB , 也可以調到蒲朗克曲線上3800K 的點(P2),但是這樣的方式並不會得到最佳的演色性,較佳的點是由……以上內容為重點摘錄,如欲詳全文請見原文
作者:陳繼峰 / 工研院電光所
★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96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9523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蘇軾-江城子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一提起蘇東坡,就讓人想起那激揚千古、波瀾壯濶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而他一生中因為屢遭貶謫.,遷
­徙各處,也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許多的遺跡。如鎮江金山寺的大雄寶殿外牆上,就嵌著「蘇東坡金山留玉帶圖」,那兒的「妙高臺」是東坡的賞月吟詩之處,而他所修築的杭州蘇堤­,美景如畫,至今仍是民眾遊賞的好去處......等等等等。這種種的遺跡、佳話,和他那天縱的才氣,豐富的藝文作品,千百年來,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瑰寶,也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份,更是我傳統文化中的偉大光輝。

東坡十九歲時,就娶了同郡的王弗為妻,兩人琴瑟和鳴,恩愛異常,不料妻子二十七歲時就去世了,東坡哀痛逾恆,就在妻墳的山頭上,種了三萬棵松樹做為紀念。這首《江城子》就­是東坡在密州任知州時,夜夢亡妻所做的,這時離妻子去世已經十年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精彩的《江城子》吧!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開頭三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撲面而來的沉鬱和愴痛,實在無法言傳。在十年的空虛渺茫,生離死別中,即使不去想她啊,也難以忘懷。「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妻子一個人在遠隔千里的孤墳中,兩個人連訴說悲涼的機會都沒有。「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即使是相見,也應該是認不得了,因為自己的形貌在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際遇中,早已是風塵滿面,兩鬢飛霜了。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
­,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這一篇《春夜宴桃李園序》,全文只有一百一十九個字,卻被後人譽為是「無句不美、無語不麗」。

文章一開頭,既不是描繪春天,也不是書寫宴會,而是石破天驚的忽來一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逆旅」,就是「旅館」。這两句說的是:「天地自
­然」,是萬物的暫居之地,而人的生命,在古往今來中,也只是匆匆的過客而已。「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虛浮如夢,算算能有多少歡樂的時光呢?「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人生苦短,怎麼能不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呢?古人常舉著燭光在夜裡遊玩,實在太有道理了。「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烟景」,是春天裡溫潤含煙的美景,「­大塊」,就是大自然。況且和煦的春天,正用溫潤含煙的美景在召喚著我們,而大自然多彩繽紛的景色,讀起來就像是最美麗的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在春天的桃­李園中,與与諸位堂弟相聚,敍說著兄弟的情誼,共享著團聚的樂趣。「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季」,就是弟弟。「惠連」和「康樂」,都是大文學家的名­字。諸位堂弟英姿煥發,個個好比謝惠連;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眾人幽雅地欣賞著美景,還沒有盡興呢,話題卻己由明快歡暢而轉趨清雅了­。「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瓊筵」,就是盛宴。「坐花」,就是坐在花間,「羽觴」,就是酒器。眾人坐在花間,擺上­盛宴,行酒令如飛,又都醉於月下了。此時此刻,不作好詩,怎麼能抒發我輩高雅的情懷呢?如賦詩不成,就須依金谷園宴客的先例,罰酒三杯吧!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http://blog.yam.com/gracecss/article/28950847

晏殊,字同叔,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逝於宋仁宗至和二年,年六十四歲。他七歲時就能做文章了,十四歲時以神童應試,賜同進士出身,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 和政治家。在文學上擅長詞令(長短句),尤擅長小令,風格婉約,內容沉著,不流於輕倩、膚淺,故為當時所重。他的一生中官位顯赫,富貴優遊。據《宋史》中 記載:「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意思是說,晏殊生平非常喜歡有才華的人,像是宋朝的名臣范仲淹、韓琦、歐陽脩等,都是他提拔推薦的。就這 樣,讀書人看到了希望,都用心的讀書來考取功名。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有名的〈浣溪沙〉吧!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是晏殊最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文詞明白流暢,清麗自然,而意蘊深沉。「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從 開頭這幾句輕快的語調中,可以感受到晏殊寫作時的輕鬆喜悅,對酒當歌,何等快樂啊!飲著美酒,聽一曲由新詞譜成的歌,心情閑適舒暢。但想起去年的這時候, 也是同樣的晚春天氣,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美酒清歌,卻已逝者如斯,時序移轉,再也回不來了,有誰見過以前西下的夕陽,曾經回來過呢?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無 奈的看著跟前的殘花飄落,已是無法挽留了。雖然如此,但卻又見到眼熟的舊燕翩翩的歸來了,那是去年曾在此築巢的舊相識,原來啊!宇宙是生生不息的,消逝的 同時仍然會有美好事物的重現。溶入在此情此景,在花開花落,詩意盎然中,俯仰天地之圓融,不禁獨自在小園的花徑中沉思、徘徊著。這首詞通篇蘊藉含蓄,沒有 一個字正面表現離情別意,但讀的人卻能從「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等句,領會到作者對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暗喻和深深的嘆息。
而這首詞能夠這樣的千古傳誦,膾炙人口,其實和詞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一聯,是有很大關連的。這上下兩句對仗工整巧妙、而又渾然天成,簡直就是天衣無縫,既流暢又含蓄,點出了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宇宙中蘊含著的無限生機。
晏 殊很早就仕途亨通了,一生富貴優遊,所以作詩飲酒,就成為他生活的中心。有一次,晏殊在揚州的「大明寺」裡休息,看見牆上有許多的題詩,就找了把椅子坐 下。然後,讓隨從唸牆上的詩給他聽,但不說出作者的名字和身分。晏殊聽了會兒,覺得有一首詩寫得特別好,就教人去找來作者王綺,請他一起來吃飯。飯後兩人 高興的一塊兒到後花園去散步。這時晚春時節,正是滿地的落英繽紛,粉紅鵝黃的煞是好看。晏殊看了,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就對王綺說:「王先生,我有個句子, 想了好幾年了,都沒有琢磨出一個好的下句來。」王綺連忙問:「請大人說說是什麼句子?」晏殊就唸道:「無可奈何花落去」,王綺聽了,馬上就說:「大人何不 對個——『似曾相識燕歸來。』 呢?」晏殊一聽,連聲拍手叫好,說:「太妙了!太妙了!」
王綺的下句對得的確實是好,跟上句一樣,描述的都 是春天的景色。用「無可奈何」對「似曾相識」,「花落去」對「燕歸來」, 恰到好處也工整巧妙,音調正好平仄相對,念起來又和諧好聽。因為晏殊太喜歡這兩句了,所以不但在他所作〈浣溪沙〉詞裏邊,用了這副聯語,後來在他的一首七 言律詩中,又用進去了,可見他對這兩句是何等的欣賞,這在我國古代詩詞作品裏,真還不多見的。後來他一回到京都,就立刻向朝廷薦舉王綺,稱讚他學識淵博, 才華卓絕,而仁宗皇帝也立刻降旨召王綺入京,授他為集賢院學士,專任草擬詔書之職。晏殊對有才氣的人,那種欣賞和提拔的心胸,可見一斑。
晏 殊從小就誠實善良,而且聰明好學。七歲時,文章就寫得很好了。十四歲那年,晏殊因聰明過人,被縣令以神童推薦給宋真宗。晏殊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試,但他執 意要參加科舉會考。他認為只有會考所反映出的成績,才算是自己的真實才學。主考官同意了晏殊的要求,決定讓他同三千一百多名舉人一起會考。
考 試開始了,當考題發下來的時候,晏殊一看題目是以前曾做過的。他想了一會兒,就舉起手對主考官說:「大人,這個題目我在家已經做過了,如果現再做一遍,就 是作假了。請另外給我再出個題目。」考官就給晏殊另外再出一個題目。晏殊拿到新題目後,胸有成竹,拿起筆就龍飛鳳舞,一氣呵成。考官驚呆了,覺的此人文思 敏捷,真是奇才啊。
晏殊要求參加會考和重新出題的誠實行為,受到人們的敬重,不僅在考生中傳開了,也傳到了宋真宗那裡。真宗馬上召見了晏 殊,稱讚說:「你不僅有出眾的才華,更重要的是,具有誠實不欺的好品性啊!」就拔擢他為秘書省正字,後來更官至宰相。他的好德性,不但成了歷史上很有名的 故事,自已更因而仕途平坦,富貴優遊,誰說不是佳話一樁呢?